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网站导航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基金调研丨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调研炬光科技

来源: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3-27 12:54:13

简要描述:

根据披露的机构调查与研究信息,1月22日,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对上市公司炬光科技进...

  根据披露的机构调查与研究信息,1月22日,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对上市公司炬光科技进行了调研。

  从市场表现来看,炬光科技近一周股价上涨3.89%,近一个月上涨4.19%。

  基金市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基金成立于2003年3月14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资产规模为238.73亿元,管理基金数53个,旗下基金经理共12位。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大摩数字化的经济混合A(017102),近一年收益录得100.24%。

  答:过去12个月,公司严格落实2024年1月制定的瑞士并购整合计划。前6个月,着重融合业务,夯实基础,确保战略部署有效落地;后6个月,稳步推进整合举措,持续优化运营。

  业务层面,我们不仅稳固了原有的SMO客户群体,还在新客户拓展上取得积极进展。光通信领域,在巩固与国际客户合作的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4年,我们成功开拓了10余家新客户,在多个既有老客户处也收获新项目,涉及30余款产品。目前,部分产品处于付费样品验证阶段,部分已实现批量供货,还有部分已在2025年供应招标中中标,为2025年该领域的业务增长积蓄了巨大潜力。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凭借深厚的

  技术积累、半导体行业全世界内的旺盛需求,以及瑞士并购带来的产品品种类型与客户资源的双重扩充,除瑞士炬光原母公司SMT的业务有所下滑外,公司在该领域来自别的客户的业务均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但是也毋庸置疑,汽车业务在新客户获取过程中,由于生产转移前的较高成本负担导致在新客户开发进程中面临的竞争劣势,改变SMO亏钱拿订单的做法,坚持炬光科技不做亏钱业务的原则,除在2024年第二季度成功赢得欧洲某知名汽车客户的项目新定点外,别的客户拓展计划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迟。公司期望通过将生产线转移至韶关等措施来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进而提升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

  生产运营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顺利将压印光学器件的生产从瑞士纳沙泰尔转移至中国韶关,并且成功通过IATF16949现场审核,以及两家欧洲汽车一级零部件客户的现场严格的质量稽核。2025年1月,韶关基地第一批用于汽车前照大灯的高精度微透镜阵列正式给客户出货。2025年1月,瑞士基地原汽车压印光学器件生产工厂正式关闭,大幅度降低了瑞士基地的固定成本,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此外,公司已于第四季度完成光刻-反应离子蚀刻光学元器件后道生产线月起,公司来自全球客户的光刻-反应离子蚀刻光学元器件的订单,除非客户特别指定整个生产流程需在欧洲完成,否则所有订单的后道工序均将在东莞高效执行,并从东莞出货。

  秉持公司全面集成的经营哲学与模式,公司职能部门和管理体系已无缝对接并深度融入炬光瑞士,统一提供共享服务,减少了瑞士原有的职能人员和功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费用。瑞士不仅是炬光科技全球研发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研发资源在炬光全世界内共享和优化配置,瑞士当地所有研发项目均遵循炬光科技统一的研发管理体系进行规划与执行。瑞士运营中心与其他运营中心共同构成了炬光科技全球运营体系的坚实基石,尤其是和东莞运营中心形成类似与德国一样的前后道生产运行连通,极大的提升效率。通过集中决策、一体化运作和精益管理,形成强创新、高效率、低成本的全球运营体系。

  答:截至目前,瑞士并购整合工作在短短四个季度内已初步展现出积极成效。回顾过去这四个季度,从毛利率、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瑞士并购项目呈现出逐步向好的态势。基于当前的发展势头与各项策略的有效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该项目已经迎来盈利的重要拐点,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关键转变。

  业微纳光学(EMO)资产组的约3亿人民币的商誉。根据公司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对两个资产组分别进行了减值测试,工业微纳光学资产组后续盈利能力良好;受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价格压力等影响,汽车业务没有到达预期。结合并购整合进展情况,考虑历史数据、当前订单量以及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等前瞻性信息,公司以审慎的态度选取关键估计与参数进行减值测试并对汽车光学产品资产组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公司期望通过将生产线转移至韶关等措施来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进而提升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

  答:公司于2024年9月初完成对Heptagon资产的收购,完成当月,新加坡基地生产运营平稳过渡;完成后4个月,稳步推进集成整合和业务开拓,优化运营提升效率,加强研发布局未来。

  在组织结构方面,企业成立了“全球光子工艺和制造服务事业部”和“战略增长部”。充分的发挥并利用炬光科技已有的国际化运营团队和研发能力。同时,在全世界内招聘了优秀的人才,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及高效的管理、运营和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末,新加坡及瑞士苏黎世共计员工151人。

  生产运营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按计划顺利完成新加坡两个洁净室的合并,并且在新加坡基地成功通过IATF16949现场审核,并通过一家欧洲汽车一级零部件客户的现场严格的质量稽核。并购后的业务与运营的整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从而确保顺利实现用户的交付。2025年1月,公司将正式关闭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洁净室。逐步优化公司的运营效率。

  业务方面,我们不仅开始执行与ams-OSRAM签订的生产制造服务采购合同和技术服务采购合同。同时开始积极拓展国内外消费电子应用、一次性内窥镜应用和其他新兴应用的客户。公司已与四家北美消费电子行业的头部客户在AR/VR等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并已送样。同时,公司还在大力拓展国内消费电子和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已进行了一次客户路演,以上合作均在为公司中远期增长奠定基础。

  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为充分的利用炬光科技各地优势和能力,满足特定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真正开始启动了全球设备搬迁项目。目前,项目按计划有序迁移,预计这一过程将于2025年1月底结束。此外,在2024年第四季度,我们在新加坡子公司完成了SAPERP系统和MES系统的上线,逐步提升了企业内部运营的效率与协同性。随着这些系统的深入应用与持续优化,公司将逐步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

  问:公司在完成并购之后,是否对人员结构可以进行了优化调整,并且这种优化在降低人力成本上具体体现为何种程度的节省

  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虽然在2024年裁撤人员等一次性费用对财务指标形成一定影响,但这一举措促使人力成本预计未来每年节省超过2000万元,大幅度的提高人效。这一变革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显著推动了运营效率的大幅跃升。

  问:公司此前并购LIMO的整合经验,对瑞士SMO并购以及Heptagon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有帮助吗

  答:2016-2017年,公司成功并购德国LIMO微光学公司。此后,在2019年,公司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终在2020年成功助力LIMO实现扭亏为盈。历经4到5年的并购整合,LIMO与“老炬光”的业务深层次地融合,加强完善了公司在“光子生成”“光子调控”“光子应用解决方案”领域的战略布局。

  在对LIMO长达7年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也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营理念与方法。因此,在瑞士并购以及Heptagon的并购整合管理工作中,公司秉持全面集成的理念,采用统一的经营模式,即职能集中、流程/制程统一、共享服务中心。

  当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并购向来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在收购亏损资产后,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及整体运营能力,无疑都是巨大的考验。更何况,还要确保在严格遵循不同国家法律和法规与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全面且深入的集成。

  不过,得益于此前LIMO并购整合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瑞士并购和Heptagon的并购整合进程相较于LIMO当时的情况,预计将大幅提速。目前,瑞士并购整合在短短4个季度内已初显成效,迎来盈利拐点。对于Heptagon的并购整合,公司基于当前的整合进度与业务规划,预期仍至少自并购完成后约6个季度的时间来全面完成。

  答:通过对两次并购业务的整合,公司现已搭建起一个更加健全和稳健的“成熟业务”和“新型业务”产品业务pipeline,成熟业务养新型业务,重点研发投入和发展新型业务。并购业务增量支撑老业务瘦身,为了逐步优化盈利结构,公司于2024年第四季度对“老炬光”低毛利、市场表现欠佳的产品线实施了全面的精简与优化策略。

  目前,公司正处于业务战略的深度转型期。展望未来,规划将核心关注点进一步聚焦于光通信、消费电子和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等具备高发展的潜在能力与增长速率的应用领域,集中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与深耕细作,以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问:光通讯/数据通信作为贵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能否详细的介绍下贵司在该领域的基本的产品及其具体应用场景

  了光模块、光子集成电路、光开关及光纤连接器等核心组件。依托先进的光刻-反应离子蚀刻法晶圆级微纳光学精密加工制造技术,我们也可以高效生产硅材质与熔融石英材质的微纳光学元器件。这些元器件是构建通信光模块、硅光模块等关键产品的基石,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光发射模块(TOSA)、光接收模块(ROSA)、光子集成电路(PIC)以及前沿的共封装光学器件(CPO)。

  这些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明显提升激光光源的性能,实现光源的高效准直、精准聚焦以及稳定的光纤耦合,进而推动光源的小型化进程,并大幅度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材质有光学玻璃、熔融石英、硅等方案。

  在数据中心建设、高速网络通信、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广泛应用场景中,我们的产品正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助力信息社会的高效运行与持续发展。

  问:请问公司怎么样看待目前硅光模块/CPO大幅度减少对透镜使用的趋势?公司的产品是不是可以用于硅光模块/CPO

  答:对于硅光模块/CPO大幅度减少对透镜使用的趋势,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全面。虽然随技术的发展,某些特定的硅光模块或CPO设计可能会尝试减少透镜的使用,但当前主流的光模块技术,如400G、800G乃至1.6T系统,仍然需要精密的光学元件进行激光耦合或光纤链接。这些光模块在设计与制作的完整过程中,透镜作为关键的光学组件,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1.6T系统中,虽然有几率存在不同的竞争技术路线,透镜的数量和类型可能略有差异,但无论是基于何种PIC(光子集成电路)技术,微透镜的耦合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即便是行业头部企业,在其独特的设计中也离不开透镜的应用。

  硅光模块/CPO是公司的微透镜及阵列产品未来在光通、数通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应用。

  答: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实现丰富的功能,例如在智能手机领域的faceID、dToF、头功能、在智能手表/智能音频领域的dToF、头(NIR)、MLALenses、MicroLED投影等功能;在AR/VR/MR领域的头,以实现眼部/面部/手势/世界追踪、LED/激光投影、微型成像摄像头(Visible/NIR/Slam)、微型显示器、3D/dToF、微型投影设备、ALS/接近传感器等;

 


产品咨询

留言框

  • 产品:

  • 留言内容: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详细地址:

推荐产品

米乐体育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华大街绿地财富中心B座701室Company Address: Rm701, Building B,Greenland Group,Xinghua Street, Daxing District,Beijing, China 电话:010-6756 6879  邮箱:z512008@163.com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扫一扫,关注我们